信任人類大家庭的每個成員

第四世界運動持久志願者的公開信(2009)

各大洲的每個國家,有許多男人、女人和 小孩,他們被迫生活在赤貧中,必須奮力掙扎,才能確保自身家庭及社群的生存。他們沒有機會發展潛能與實現自我,其他人不認為他們能夠對社會做出有用的貢獻。身處令人難以忍受的環境,卻被視為罪有應得,使他們飽受羞辱之苦。

第四世界運動的持久志願者團體源自這個運動的創立人若瑟‧赫忍斯基(Joseph Wresinski)的堅定信念,他深信讓赤貧走入歷史是人類無可推卸的道德責任,他也相信,人類身上有著達成這項目標所需的勇氣與資源。

若瑟‧赫忍斯基堅持:唯有接觸最被赤貧折磨的人,並跟他們一起工作,才有可能消滅貧窮。這是每個第四世界運動的成員都有的抱負, 更是志願者的中心思想,這也引領我們去尋找其他擁有相同信念,卻可能孤軍奮戰的個人或團體,彼此支持,互相學習。

第四世界志願者團體創立於法國的一座貧民窟,半個世紀之後的今天,志願者團體分布在世界各個角落。他們與最被邊緣化的社會成員建立持久的關係,一種基於信任與尊重的關係 。藉著臨在於他們的社區當中,或去到任何他們被迫落腳的地點,這些相遇改變了所有參與其中的人, 並且由此生出新的理解與共同的行動計畫。志願者團體共同的身分建立在這樣的決心:認識、理解赤貧族群真實的生活,並讓自己被他們所改變。世界各地的族群以百萬計,他們別無選擇,只能日復一日抵抗赤貧造成的嚴重結果。

親眼見證遭受極端不公平待遇者顯示出的勇氣與希望,推動志願者團體奮力促進人與人的相遇,也就是讓生活在貧困中的人們、其他公民及社會上的各種機構得以相遇。這就激發了多樣化的行動、原創的方案及各式各樣的夥伴關係,好能擊退赤貧。見證的同時也自然生成這樣的選擇:迎接本世紀的各種挑戰,包括尋求和平與和解、可持續發展與人權的護衛,答覆這些挑戰必須透過一個根本的改變,改變社會與其特困成員的關係;改變的基礎:肯定赤貧者的經驗與知識,肯定他們的貢獻不可或缺。

持久志願者團體在這個世界上形成一個凝聚多樣文化、國籍、出身背景、生命經驗與信念的團體,每一個人都決意貢獻自己的熱情、才華與專長,深信團結一致,他們可以對一個更公義的世界有所貢獻;在那裡,每個人的尊嚴都得到肯定、受到保護,在那裡,進步的代價不再由最弱勢的族群來支付。

每個人生活經驗、看法與敏感度的多樣性是一個取之不竭的源泉,蘊含不可思議的創造力與想像力。這個多樣性同時也是一個極大的挑戰,在在要求我們重視並關照人與人的關係之品質。憑藉著這個多樣性,幫助志願者團體建立一個世界性的視野,這視野一方面建立在對人的理解,一方面建立在對國際潮流與國際事件的敏感度。

加入志願者團體是一個和其他人創造另一種生活方式的機會,這個生活方式挑戰各種不平等的現象,挑戰層層分級的組織所蘊含的傳統概念,挑戰一個被過度消費支配的社會。

為了一個平等的道德原則,為了互相依存的共同責任,為了盡力分享金錢與物質上的資源,志願者團體試圖給每一個團體成員必要的支持。不論年資與肩負的責任,每個持久志願者都領受同等的生活津貼,津貼的額度根據被派遣國的生活花費以及他們的家庭負擔來擬訂,他們都享有一份健康保險及一份根據緊急需要及其他需要所儲備的團結關懷基金。

為了答覆國際第四世界運動在世界各地的需要,每個人在選擇志願者團體的同時,也選擇了盡可能讓自己被自由地調度 。協同運動的其他成員,持久志願者在規模不大的團隊工作,運動的成員中有些人經歷過貧窮。在小團隊中,他們互相支持,分擔責任、失敗與成功。

這個志願者團體凝聚了各個年齡層的人,他們或者獨身,或者有配偶,有的人有孩子,有的人沒有,他們所尋求的都是一個長期的投身,對某些人來說這是一生的志業。每隔一段時間,持久志願者會給自己一些必要的資源,並創造條件,好能個別與集體地反思他們的經驗,重新思索與更新自己在這個團體的抉擇。

與抵抗赤貧的人們長期近距離的接觸,並意識到依靠彼此的必要性,在在讓持久志願者之間建立起緊密的聯繫,由此而生的團結關懷,是彼此獲得支持的源泉,為使每個人得以發展自己的身心靈,以便將自己最好的貢獻出來,終能創造一個免於赤貧的世界。

2009第四世界運動持久志願者深根大會公開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