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ther languages
- Kiswahili
- Malagasy
- Nederlands
- Polski
- Português
- Deutsch
- Italiano
- 繁體中文
- ภาษาไทย
- 简体中文
- Български
- Română
- Magyar
- عربي
第四世界的行動
持久志願者及盟友深入亞洲、非洲、拉丁美洲、北美洲、澳洲、印度洋地區及歐洲,和貧窮家庭一起發展能夠實現下列理想的各種活動: 使每個家庭都有機會取得必要的資源,以維護家庭安全,諸如安全合宜的住宅、充分的健康醫療照顧、就業機會、撫養孩子的權利等。 使每個人都有機會得以求知及接受職業訓練,這些行動計畫特別建立在知識的雙向分享之上,一方面,貧困家庭有機會學習新的技能、新的遠景,完全參與現代化的進 程。另一方面,親近貧窮家庭的人也有機會向窮人學習,認識窮人的生命經驗與想法。目前已發展出學前學校、街頭圖書館、知識俱樂部、讀寫學會、百行百業工作坊、街頭網路等。 使貧困家庭有機會學習公開表達自己、認識並維護自身的權利,目前已有第四世界開放大學、窮人與知識份子的知識交流互惠計畫及各式研討會。
一個分享的未來
知道的人分享給還不知道的人。若瑟‧赫忍斯基,第四世界運動的創立人認為:「最貧窮的人應該有機會碰觸到文化,為了讓他們自身特有的知識得到肯定與認同,也為了讓他們和別的公民一起,成為明日文化的創造者。」親身經歷過赤貧的他知道,知識比麵包及短期的協助,更能幫助赤貧者出離極端的貧困。 在最貧困的地區分享知識、繪畫、藝術、詩與音樂,在最窮困的地方演奏鋼琴、小提琴,在最窮困的地方說故事、做美勞、寫書法,...同樣重要的是:讓自己有機會聽和看這些孩子們及他們的父母要敎我們什麼,這是知識交流互惠的具體呈現。 一個非洲上沃爾特的孩子說:「現在我知道的還不多,那是真的,但是,我可以把我知道的那一點點傳給別人,當然,如果他願意,她可以在傳給另一個人,到最後,就不會有人說:『看,那傢伙,什麼都不懂,什麼都不會!』」 透過知識、技能、音樂、藝術和詩的分享,最貧窮的族群得到自由與釋放。面對最貧窮的家庭,第四世界運動組織的行動以《知識的分享》為核心而發展出:《街頭圖書館》、《TAPORI兒童運動》、年輕人的《知識俱樂部》、成年人的《開放大學》等、窮人與知識份子合夥的《知識交流互惠》計畫等。
窮人的秘密和夢想
【Marie-Christine,加拿大盟友的分享】 認識若瑟神父之前,我就見過赤貧:那些生活在馬路上的男人和女人的孤獨與貧窮。 我想為這些人獻上我的友誼,我拒絕眼睜睜地看他們生活在孤單中。但是,我沒有力量,也沒有勇氣和希望。 我在若瑟神父身上及第四世界運動找到的是希望。在赤貧的核心有希望,因為若瑟神父告訴我們:「沒有任何一個人甘願生活在赤貧中,在內心深處,窮人渴望成為有用的人。」若瑟神父敎我們看到我們用盲目的眼睛看不到的東西:生活在赤貧中的人所做的努力,他們努力讓自己站起來,有尊嚴的站起來,他們努力讓自己不至於跌到谷底。 窮人有他們的秘密和夢想,因為若瑟神父信任我們,所以他和我們分享窮人的秘密和夢想:愛和被愛、成為有用的人、為別人服務。
成為橋樑
伊麗莎白是瑞士人,在醫院當護士。有一天,她遇見一個”麻煩”的病人,這個病人常常擅自離院,導致伊麗莎白及其他醫療人員很難替他進行治療。 但是伊麗莎白想,病人離開醫院一定有他的原因,便在一次閒談的機會中問他原因。病人無可奈何地告訴她:「護士小姐,我是一棟大樓的守衛,同時必須清掃大樓的走廊和樓梯,我怕住院期間老闆會扣我薪水,又怕我患有風濕病的太太去替我工作太辛苦,所以我才…」伊麗莎白跟這位病患商量,關於病假期間的薪資給付、醫療保險等問題,她可以和他一起去請醫院的社工人員幫忙,另外,她也建議病患考慮妻子是否也需要就醫。等一切確定後,這位病患才安心的留在醫院接受治療。 伊麗莎白是第四世界的盟友,她顯然在她的工作崗位上特別關注窮人,並試圖去了解他們,成為窮人、醫療團隊及社工人員之間的橋樑。
「每個人都是造成改變的良機」
第四世界運動組織的創立人認為「每個人都是造成改變的良機」,為了根除極端貧困,每一個人都可以有所貢獻。 生活週遭有許多事都跟窮人有關係。走在馬路上,在學校或醫院,在你工作或閱讀報章雜誌的時候,你都可以留心,注意窮人的存在,並試著認識他們,成為他們的朋友,並把每天對貧窮的認識紀錄下來,每個人都可以見證窮困同胞的勇氣與希望。 全世界有成千上萬的人與最貧窮的家庭站在一起,社會上各個領域都有第四世界的盟友,他們的使命是改變大眾對赤貧者的態度與偏見,並喚起團結關懷之心,目的是希望赤貧家庭能在職業、社會、政治及宗教生活等層面成為完全的參與者,為世界貢獻他們的聰明才智。